新基建,這個始于2018年,火于2020年的熱詞,在2022年,依然“火熱”。
何為“新基建”?
新基建全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其領域主要涉及: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七大場景。
無論是當下5G基站“快馬加鞭”的建設,還是四方交通“條條大路通智慧”的藍圖,都彰顯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是與日逐增的,而投入力度加大的同時,也為安防行業帶來了無限機遇。
「新基建」的建設和安防行業也是息息相關的。
怎么講?就像海康威視曾如此解釋5G基站建設和視頻監控的關系:“新基建對某些應用的投入力度可能很大,比如5G基站,雖然這與海康沒什么關系,但基站往往會夾帶攝像頭一起投入,用于這些設施的保護,所以就會有一定的帶動作用。”安防行業正在新基建各個角落滲透蔓延。
一逢開年,各省市2022年的“城市藍圖”畫卷徐徐展開。
截止2月中旬,北京、廣東、浙江等十余個省市2022年重大項目投資名單陸續公布,其項目總投資額合計超過 10 萬億元,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能源領域仍是發力重點,5G、數據中心建設等新基建也被賦予更多期待,其中,13個省份已明確提出2022年5G基站建設計劃,建設數量合計達42.5萬個。
關于5G建設,
云南省表示,2022年計劃新建5G基站2萬個;貴州則把這一建設目標定為2.5萬個;河南則計劃新建5G基站4萬個;江蘇瞄準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落戶。
5G基站的大力擴充,對安防行業細分領域升級迭代十分利好。視頻監控系統、防盜報警系統、智能門禁系統、周界報警系統都將受益于5G技術的高速率、低時延特性,將物防等級和防范效果提升到新的高度。
此外,多個省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新基建“施工圖”。
北京將加強算力算法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釋放數字經濟新活力的主攻方向;
安徽明確了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實施“新基建+”行動的發展目標。
貴州省提出2022年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建設,推進“東數西算”試點,加快南方電網等數據中心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東數西算”國家工程也于今年已全面啟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何為“東數西算”?
“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簡單來說,東數西算是指將東部的數據傳輸到西部進行計算和處理,與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當屬同系列工程,都是全國范圍內的資源調配。
據悉,有權威機構和專家估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投資體量會達到幾千億元,產業拉動效應達8倍。
而這產業當中,相信安防定是其一。縱觀智慧安防領域,近年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蘇州科達等企業都在加快數據平臺的建設,毫無疑問,大數據是拉動智慧安防發展的“馬車”之一。而安防賽道中,海量的非結構化視頻數據以及飛速增長的特征數據(卡口車輛數據、人像識別數據、異常行為數據等),將在大數據技術的帶動下發揮更大功能,提升安防專業化水平。
數據正堆起一個繁榮的數字中國,從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場景的“任督二脈”也被打開。
而智慧場景的光芒,定會在新基建的舞臺上閃著熠熠的光。
那么,2022年,新基建的舞臺到底有多大?或許從政府文件的一串串數字中窺探出一絲新基建的厚度和安防行業的廣度。
2022年,北京市將繼續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該市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1.2萬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802億元。
所謂“3個100”是指100個重大科技創新及高精尖產業項目、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主要聚焦科技研發、城市建設、公共服務領域。
2022年廣東省安排重點項目1570個,總投資約7.6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000億元,其中,2022年將安排基礎設施重點項目564個。重點聚焦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如推動5G網絡建設。其中廣州重點建設正式項目650個,年度計劃投資3452億元;重點建設預備項目130個,年度投資計劃188億元。
新基建的投入加大,正助力安防行業邁向一個更廣闊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投入新基建過程中,低碳理念也漸漸深入各個城市建設骨髓。
近日,頗受關注的是海康威視與特斯聯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悉,雙方約定,將通過共創解決方案、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持續推動雙碳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在低碳AI園區、低碳AI社區、低碳AI建筑領域有效落地,同時關注城市級雙碳大腦、能源大腦等關鍵新興市場需求,加速推進城市雙碳目標的高質量達成。
碳達峰、碳中和是去年備受關注的熱詞,而低碳倡議也受到世界各地社會的重視。在安防市場,低功耗產品越來越成為客戶的“心頭好”,有業內人士表示,對太陽能攝像頭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加。
關于“安防+低碳”,海康威視國際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心總裁Frank Zhang作出表示,越來越多的安防行業制造商正在探索“綠色”制造,并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雖然這需要時間,但運動已經開始。我們預計 2022 年該領域將取得重大進展。
其實,在智能建筑賽道,“低碳”也成為各大選手設計方案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例如,智能樓宇玩家江森自控發布了新一代的OpenBlue數字化平臺打造屬于自身的自控建筑系統。其核心圍繞與環境互動、管理建筑和共享空間的安全和可秩序發展展開,與“低碳經濟”理念環環相扣。
結語
不難看出,5G、大數據、低碳經濟仍是2022年的“主場”,而安防也一直低調地奔走在這些路上。
【來源:智安物聯網】